网站已经到期了!
从七月刘元春关于房地产论述分析房地产当前形势与展望-社会观察汇采网
首页 > 财经

从七月刘元春关于房地产论述分析房地产当前形势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25-07-23 浏览次数: 1 人次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8422406869930340

社会观察汇采7月23日讯

7月17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房地产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一是因为房地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已经大幅度减少,二是因为房地产领域不存在“灰犀牛”风险。不过,他也强调,房地产问题依然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房地产的稳定依然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基本盘。“我们做好经济的事情,当然要在房地产上面有一系列的新政策,我相信新的政策应该即将到来”。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初步迹象,但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住宅投资下降10.4%。这一降幅虽较2024年有所收窄(2024年全年开发投资降幅约20%),但投资动能依然疲软,反映房企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0%,竣工面积下降14.8%,表明供给端收缩仍在持续,企业以“去库存”为核心策略,新增供给意愿低迷。

在销售端,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销售额下降5.5%,但降幅同比收窄15.5个百分点,显示政策刺激下市场底部逐步夯实。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分化成为关键特征:核心城市韧性凸显,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4%、4%、16%,深圳因低基数效应增速超30%;二手房市场更活跃,北京、上海、成都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增幅超20%,深圳达30%,主要受益于“以价换量”和限购放松。高端市场逆势增长,总价千万以上豪宅成交同比增长18.76%,如北京海淀区的臻澐项目通过产品力(国际艺术设计、功能优化)吸引高净值人群,印证改善型需求成为重要支撑。三四线城市承压,土地流拍、库存高企问题突出,东北地区开发投资降幅达22.3%,部分城市需依赖专项债收储(上半年拟收储宅地理论建面超1.9亿平方米)缓解库存压力。

资金面改善是另一积极信号。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2%,但国内贷款同比增长0.6%,利用外资增长25.4%。“白名单”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审批贷款6.7万亿元,融资协调机制逐步疏通房企现金流梗阻。此外,70城房价同比降幅连续7个月收窄,6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显示价格逐步趋稳。

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大幅减少:投资贡献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从峰值期的14%降至2025年约5%—6%,制造业、基建投资逐步填补缺口;金融风险可控,房企债务压力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债务重组和融资白名单逐步化解,上半年并购交易规模同比下降58%,表明企业债务危机从“爆发期”转入“消化期”,系统性风险收敛;消费替代效应显现,居民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下降,房贷利率下调释放部分消费潜力,例如公积金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年均为居民减负超200亿元,间接提振其他领域消费。然而房地产仍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基本盘”:产业链占比仍高,直接关联建筑、建材、家居等60余个行业,其投资收缩拖累上下游景气度;地方财政依赖未解,核心城市土地溢价率回升至9.2%,但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萎缩加剧区域分化,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向城投平台转移。

下半年政策将延续“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主线:需求端进一步松绑,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加速退出(如广州已全面取消),购房补贴、“以旧换新”等举措扩围,LPR可能再下调0.1个百分点降低购房成本;供给端存量优化,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和闲置土地规模或扩大(上半年拟收储总规模4696亿元),减少无效供给,同时严控三四线新增供地引导资源向“好房子”倾斜;城市更新提速,旧改、棚改的货币化安置力度加大,预计释放刚性需求并改善二手房流动性。市场表现上,核心城市有望率先企稳,但全国销售降幅可能因高基数效应(2024年四季度政策刺激导致基数升高)略有扩大;豪宅和改善型产品因稀缺性及产品升级(如科技住宅、绿色建筑)继续领跑,中低端市场则依赖保障房托底。

中长期房地产行业将经历三重转向:从速度到质量,传统高周转模式终结,产品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如海淀臻澐项目通过客户深度调研,以“国际艺术风格+功能舱设计”满足高知群体需求,预示房企需转向精细化运营;从增量到存量,保障房建设加速(占比提至25%)与商品房形成“双轨制”,城市更新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市场注入新动能;从住宅到多元资产,经营性不动产(商业、长租公寓)受益于REITs扩容和政策支持,逐步平衡房企收入结构。

当前市场仍面临三大挑战:需求基础薄弱,居民收入预期未稳,房价上涨动力不足,部分城市二手房“以价换量”难持续;区域失衡加剧,核心城市与三四线市场分化可能扩大社会财富差距;企业转型阵痛,房企从“金融杠杆驱动”转向“产品服务驱动”需长期能力重建。综合而言,房地产的稳定仍需政策持续护航,但其对宏观经济的“绑架”已显著减轻,未来行业将步入“总量下行、结构优化”的新周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基于七月上旬经济金融情况的分析及后期经济形势预测(深度好文)
下一篇:运用2025上半年全国GDP、房地产、社零等数据的经济分析
首页 - 财经 - 社会 - 文化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