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539228270184163
今天的任务是“写一篇商榷文章”,去寻找与别人意见相左的文章并提出观点。于是我一连读了近十篇文章,竟找不出一篇可以反驳的;然这不是说明我们的认识已趋真理,恰恰说明我们的文章太过泛泛。所引用的花卉和判字无一不出自曹公原著或社会之公认,如袭人乃“贤”,黛玉系“芙蓉”等等。叫我能发表什么“相左”意见呢?也兴许有人有其他的新奇、独特、值得研讨的观点,限于四十篇文章总量太大,未能一一拜读。不过,在此我主要想说明的是,我们看待书中人物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片面、仅仅拘泥于普遍。所有的角色都本不该是脸谱化的。从这一点来说,我自己也落入了相同的俗套:我解读薛宝钗为“牡丹”、“德”,这些都是普遍认识,然而薛宝钗到底有无与之相悖的一面呢?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曾经点评薛宝钗“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说明了薛宝钗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也有虚伪的一面:常常为了周全自己的形象而做出一些违反本心的举动,比如滴翠亭扑蝶事件;而且宝钗的待人和善是因人而异的、是求回报的,而不是如林黛玉、史湘云等的性格之一以贯之。当然,我们不能批评这种“虚伪”是错误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需要“虚伪”的时候,但是这起码表明宝钗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旦选择了委曲求全,作为身在此山中的书中角色未必能看破;可作为读者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与王熙凤、林黛玉等的性格都十分相左。再结合《红楼梦》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借一“梦”描绘讽刺封建社会,以及林黛玉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最终败给了薛宝钗、败给了整个封建社会在本书中的象征意义,让我隐隐有了疑惑:作为封建社会下产物代表,曹雪芹刻画薛宝钗的意图,究竟意在赞颂她,还是借她讽刺封建社会的做作与虚伪?我不是曹雪芹,我也无法称自己的判断就是准确;但是这样的观点,这样的重新思考,打开了我的思路,似乎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大观园世界。这样的有新意的观点,才是值得商榷的。
借从多个角度回首审视自己的观点,望抛砖引玉,藉以抒心。
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