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点此查看:文化栏目专辑——唐诗宋词鉴赏系列

唐诗宋词鉴赏系列之五:王昌龄

发布时间: 2024-09-02 浏览次数: 83 人次

原文链接:唐诗宋词鉴赏系列之五:王昌龄 (baidu.com)

王昌龄,七绝圣手”,唐代边塞诗派的璀璨星辰,其诗作如同大漠孤烟,直上云霄,既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苍凉,又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我将选取王昌龄的几首代表性诗作,进行详尽的赏析。


1.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开篇即以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中。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古老而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而“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则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现实的残酷之中,那些远赴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的身影在漫长的征途中渐行渐远,有的甚至永远无法归来。这种悲壮与无奈,在诗人的笔下被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哀怨之中,而是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之笔,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无限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坚定信念。这种从悲壮到豪迈的情感转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幅雄浑壮丽的画面。青海之上,长云密布,遮蔽了远处的雪山;孤城矗立,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辽阔,还隐含了战争的紧张与危险。接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身披金甲,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浴血奋战,金甲都被磨破。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斗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边塞将士们最宝贵的品质。


3.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写,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以景起兴,通过描绘寒雨连江、夜色深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的离别之情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沉沦于离别的痛苦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来看待这场离别。他告诉洛阳的亲友:“如果你们问起我近况如何,就说我的心就像那玉壶中的冰一样纯净无瑕。”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还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他相信自己的内心是纯净的、无私的,就像那玉壶中的冰一样清澈透明。这种自信与豁达,使得整首诗在哀愁之中又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4. 《采莲曲二首》其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以江南水乡的柔美风光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采莲女们的青春活力与自然之美的和谐交融。首句“荷叶罗裙一色裁”以巧妙的比喻,将采莲女的罗裙与碧绿的荷叶相比,既展现了女子的清新脱俗,又突出了环境的自然美。接着,“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更是将女子的容颜与盛开的荷花相提并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在这幅画面中,采莲女仿佛化身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荷花共舞,与荷叶同色,美得令人心醉。

当诗人写到“乱入池中看不见”时,笔锋一转,将画面从静态的美转向动态的趣味。采莲女们在荷塘中穿梭忙碌,她们的身影与荷叶、荷花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这种朦胧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让人对采莲女的勤劳与灵动有了更深的体会。最后,“闻歌始觉有人来”一句,以听觉感受收尾,采莲女们悠扬的歌声穿透了荷塘的宁静,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与荷叶、荷花融为一体的美丽身影,正是勤劳而快乐的采莲女。


5.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这首诗以边塞特有的景象开篇,蝉鸣在空旷的桑林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孤寂的氛围。接着,“八月萧关道”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正是八月酷暑之时,位于边塞的萧关道上。这里的“萧关”不仅是地理上的关隘,更是心理上的一道屏障,隔绝了中原的繁华与边塞的荒凉。

“出塞复入塞”一句,通过重复“塞”字,强调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与重复。将士们不断地穿越关隘,往返于战场与营地之间,这种无尽的循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处处黄芦草”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除了枯萎的黄芦草之外,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这种荒凉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毁灭的深刻反映。


6.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以闺中少妇的视角展开,展现了她在春日里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句“闺中少妇不知愁”以反衬的手法开篇,暗示了少妇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然而,这种平静很快就被打破——“春日凝妆上翠楼”一句揭示了少妇内心的微妙变化。她精心打扮自己,登上翠楼观景,这不仅仅是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更是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

然而,当少妇看到陌头的杨柳时,她的情感突然发生了转变。“忽见陌头杨柳色”一句以景触情,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勾起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与悔恨。她后悔当初让丈夫离开自己去追求功名与封侯,如今却只能独自承受相思之苦。这种悔恨与无奈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7.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友人柴侍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首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以自然景象为喻,暗示了友人与自己虽然即将分别但情感上的联系却如同流水一般绵延不绝。接着,“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句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豁达态度——他并没有因为友人的离去而感到伤感或痛苦。

“青山一道同云雨”一句则以更广阔的视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信任。他认为即使自己与友人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只要青山依旧、云雨同天那么他们之间的友情就不会因为距离而有所改变。最后“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以明月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定信念——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仰望那轮明月就会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心灵相通与情感共鸣。


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王昌龄的诗歌特色。他的边塞诗雄浑豪放、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英勇与悲壮;而他的其他题材的诗作则情感真挚、细腻入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深刻感悟。无论是哪种题材王昌龄都能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赋予诗歌以永恒的魅力。



上一篇:唐诗宋词鉴赏系列之四:白居易
下一篇:唐诗宋词鉴赏系列之六:苏轼
首页 - 财经 - 社会 - 文化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