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849505844920215
社会观察汇采8月19日讯 据CCTV国际时讯,当地时间2025年8月18日下午,北京时间今天(8月19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时表示,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将举行美俄乌三边会谈。此前的8月15日,美、俄双方首脑特朗普、普京已于阿拉斯加展开简短的会面,这也是时隔多年普京再次出访欧美国家。
中国对美俄乌会谈达成停火,持原则性支持态度,这一立场源于其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传统及现实战略需求。中方多次在联合国等场合呼吁停火止战,支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强调任何和平协议需平衡各方安全关切且能做到公平持久、有约束力。然而,停火协议的实际影响对中国呈现高度复杂性,尤其在政治与经济层面可能引发多重连锁反应,对于中国而言,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很有必要。
从政治维度看,停火短期内可缓解中国的外交压力。俄乌冲突持续期间,西方频繁施压要求中国"选边站",而中国的中立立场虽维护了与俄战略协作关系,却也承受欧美舆论指责。若停火成功,此类压力或暂时减弱。但长期而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构成核心风险。美国深陷俄乌冲突时,其在亚太的军事与外交资源相对分散;一旦欧洲局势缓和,美国可能加速将兵力、战略资产转向印太,强化对华围堵。据分析,美国计划从欧洲抽调约2.5万兵力部署亚太,并与日韩菲等国深化军事协作,在台海、南海制造摩擦升级,甚至推动北约"亚太化",直接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稳定。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美俄潜在默契的形成。美国可能以解除部分对俄制裁为条件,换取俄罗斯在中美博弈中保持中立或减少对华战略支持。例如,美国或默许俄保留乌东部分实控区,同时要求俄降低对华能源依赖度,削弱中俄"背靠背"协作。尽管中俄关系因经济深度捆绑(2024年双边贸易达2448亿美元)和当前共同战略利益而具备韧性,此前普京访华也反复提及这一点,但若美俄达成有限妥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向俄罗斯让渡部分利益以换取欧美战略空间,仍可能侵蚀中俄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协调能力,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更趋孤立。
经济层面影响更为直接。能源安全首当其冲。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因西方制裁被迫以折扣价格向中国出口油气,2024年俄占中国天然气进口20%、原油进口15%,成为中国能源多元化的关键支柱。停火后若西方部分解除对俄制裁,俄能源出口重心可能回调欧洲,导致中国议价能力下降,进口成本上升。近期中国减少俄煤炭进口(2025年3月同比下降49%)已显露供应链波动风险,若油气合作同步减弱,中国工业生产成本可能攀升,冲击制造业竞争力。
商品出口市场亦面临萎缩。俄罗斯市场是中国汽车、机电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2024年中俄贸易中工业品占比超60%。停火后俄罗斯若重建与欧洲贸易纽带,中国对俄出口份额或被挤压。同时,美国可能借停火之机整合欧美对华经济政策,协调技术封锁与供应链"去风险化",尤其在芯片、绿色能源等领域强化壁垒,干扰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南方合作空间受挤占。中国通过"和平之友"小组等机制团结发展中国家,推动乌克兰问题多边解决,以此提升南方国家话语权。若美俄主导停火进程,削弱联合国等多边框架有效性,中国整合"全球南方"的战略渠道可能受阻,削弱其对抗西方经济霸权的联合阵线。
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亦将因停火而重构。欧洲安全架构可能进入调整期,美国或默许欧洲增强防务自主性以减轻自身负担,推动北约职能转型。此举虽短期分化美欧关系,但长期可能催生欧美联合对华的技术输出管制联盟,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协调出口限制。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分裂。若停火协议由美俄双边主导,无视联合国机制,将助长"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削弱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发展倡议可能遭遇更多合法性挑战,尤其在东欧重建项目中面临美欧排他性条款制约。同时,美元霸权地位或借机巩固。停火后西方若逐步解除对俄金融制裁,可能暂缓各国去美元化进程,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2024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率达70%,成为挑战美元支付体系的重要案例,而这一势头可能因俄重返SWIFT系统而受挫。
中国的战略应对需兼顾风险对冲与机遇转化。短期内,中国可推动停火协议嵌入多边监督机制,例如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或"和平之友"小组参与执行核查,防止美俄私相授受损害乌克兰主权及中国利益。经济上需加速能源自主与市场多元化,扩大从中东、中亚的油气进口份额,同步提升新能源产能,降低对单一外部供应源的依赖。长期看,中国可深化金砖机制与上合组织功能,吸纳更多新兴国家形成"系统性替代"联盟,将经济合作从能源贸易拓展至联合科技研发(如卫星导航系统对接)、跨境支付网络建设,抵御美俄可能的战术性妥协。中国近期火热的英伟达替代概念,一段时间以来长期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国战略和芯片等高精尖行业突破,将成为中国长期战略的最大筹码。
综上,中国虽乐见停火的政治意愿明确,但对协议衍生的战略失衡保持高度警觉。美俄任何脱离多边框架的私下交易,不仅可能加剧中国的地缘压力与经济风险,更将侵蚀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性与稳定性。中国需以停火为契机,强化"全球南方"纽带,以产业链韧性和制度性开放应对变局,方能在美国战略围堵与美俄潜在默契的双重挑战中维护发展主动权。